什么叫做品牌效应?
走在大街上,看到一家“星爸爸”,突然非常想买一杯咖啡,带上笔记本,坐在里面好好学习或工作?逛着耐克店,恨不得把狂拽酷炫的运动服和运动鞋都买下来,内心信誓旦旦地发誓在之后的几个月要坚持健身?中午没有饭吃的时候,为什么决定去7-Eleven零售店,迅速买一碗关东煮或者两个饭团?
当我们想起某个商家的时候,有时竟如同认识某个人一般,对它的产品、店内装潢、店员服务风格等等了若指掌,就跟你了解你妈喜欢穿什么衣服,喝什么饮料,逛哪家商场一般。这不科学!物是死的,人是活的,我一个大活人怎么竟会被这些物件儿所影响?
这就是品牌效应,品牌的个性 ,是的,品牌也有个性,至少在一通研究后,赋予了品牌一些拟人化的个性,而这些个性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现在我们就来抽丝剥茧深度揭秘商业品牌的六大个性。
最著名的品牌个性论源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Jennifer Aaker,她在1997年的论文中将品牌赋予五大个性(Big Five),分别是:
而到2001年,Aaker修改了原先的理论,说明品牌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,其基本个性会有所改变,而Aaker和另外两位作者将美国品牌与日本和西班牙品牌分别对比,得出了美国与日本品牌的同与异,和美国与西班牙品牌的同与异。对于日本品牌,他们得出的结果如下:
可见,狂野不羁的美国品牌个性在日本或许就不那么流行了,反而许多品牌走向了野性的反面——平和。
日本许多品牌确实给人以舒适自然的感觉,而非桀骜不驯吧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种品牌并不一定只有一种个性,正如人一样,品牌的个性也是多方位的,但是有些品牌或许有一些更突出的性格表现。
文化的差异确实会导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需求不同,反之也就使得品牌在制定策略时会根据消费者需求为自己定位。例如日本7—Eleven零售店,他的品牌个性给人感到的主要是真诚,包括无微不至为消费者考虑,用质量上乘的材料做可口的热食。
虽然让顾客形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,例如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、突出产品新奇感或打造热门话题等等,但倘若这一切没有建立在“品质”这一重要根基上,则必将失去顾客“二次消费”的机会,让顾客对产品的兴趣消失殆尽。
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也许喜欢星巴克的你,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工作狂;热爱耐克的你,活力四射阳光积极正能量;总去7-Eleven的你,是一个追求简单却非常有品味的生活大师……你喜欢的品牌也能侧面反应你自己的个性。在中国的特定文化下,你能想到有哪些中国品牌个性可以独树一帜吗?你想了谁哪个品牌?